“好人”本來眾心向往之,但“好人主義”卻不是個好東西。這既是某些地方流行“為官不為”的重要風氣來源,更是某些官場風行明潛規則的“哲學基礎”。習近平同志把“治理好人主義等不良風氣”作為“整治黨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警醒全黨“十分注意”。就在近日網上熱傳的總書記“十句硬話”中,就有著他對“好人主義”的一語中的——“你在消極腐敗現象面前當好人,在黨和人民面前就當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
“黨內生活中的好人主義”,首先突出表現在一些領導干部的“執政風格”上。一是不講原則、不敢批評。有的地方、有些單位,不正之風“風起云涌”,但是那里的“一把手”,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聽憑風氣越刮越烈。二是不敢擔當、不負責任。深化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剩下的都是硬骨頭”,然而有些領導同志,卻奉行改革面前的“好人主義”。總之,他們決不冒“得罪人”的風險,決不愿背任何“罵名”,就要做一個維持現狀的“太平官”,尤其當一個維護既得利益的“好官”。
一些領導干部奉行“好人主義”,不但使一個地方、一個單位“批評與自我批評”蕩然無存,而且上行下效,形成了庸俗的官風和林林總總的潛規則。比如說,班子內“一團和氣”,出了事兒回避掩蓋,寧可得罪事業,也不得罪同僚,寧可喪失原則,也不傷害感情;又比如說,同志間“低頭不見抬頭見”,面子至上、友情第一,明知不對也少說為佳;再比如說,上下級講究“和諧”,下級有問題,“上面”包著、護著,下級則對“老板”隨聲附和、奉承捧場。
“好人主義”并不是什么真“好人”。八面玲瓏、當面討好的“好人”,往往心中有著一把算盤。比如說追求“群眾關系好”的“美譽”,“好人”往往得票多、爭議少、“大家沒什么意見”,又比如說某些上級考“官”,講的是“穩重、穩健、穩妥”,而“好人”們治下,往往班子“沒矛盾”,下屬“沒意見”,群眾也擺得平。縱然“無為”,但也沒有“麻煩”,不出“亂子”不捅“婁子”,他們常常成為干部隊伍中的普遍“示范”,“教育”了更多的官員,使其頓悟“上”與“下”的“秘訣”。
現在要干部能上能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庸官里頭,就應當包括那些“好人主義”者。一方面再也不能讓“好人”吃得開、得好處,以免形成更大的“導向”,一方面對造成重大損失的“好官”,也要抓幾個“下”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