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時代的主題,也是習近平同志長期思考和實踐的重要問題,十八大以來他就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他在擔任總書記之前的各個工作時期,對改革開放也發表過大量見解獨到、內涵豐富的重要論述,其中不少內容與其十八大以來系列講話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高度契合。系統學習習近平同志十八大前后關于改革開放的重要論述,有助于我們從中探尋邏輯原點,發現歷史軌跡,深入領會思想精髓。
我們的改革還存在不系統、不配套的問題,突出表現是“中間梗阻”。
30年前,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全縣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會議上曾專門講到綜合改革問題。他指出,我們的改革還存在不系統、不配套的問題,突出表現是“中間梗阻”,各部門之間動作不協調,步調不一致。去年縣委、縣政府搞了“簡政放權”的規定,有些應該放給企業和基層的權力,少數中間部門仍然攬著不放,“大婆婆”開明了,“二婆婆”又管緊了。從方法上講,有的事急于求成,搞一刀切,在群眾中缺少必要的思想準備和工作基礎,形成了不應有的阻力。有些改革方向是對的,想法是好的,提出來了也部署了,但是缺少扎扎實實地抓落實,以致有些群眾反映我們的改革工作是前緊后松,虎頭蛇尾。
習近平同志尖銳批評有的同志思想保守、政治遲鈍,對改革工作不主動、不敏感,缺乏改革責任感,等、靠思想突出,上級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甚至推也不動,“寧肯不改革也不犯錯誤”,忽略了“不改革我們才是犯了大錯誤”。他明確提出,要把對待改革的態度如何、改革工作搞得好壞作為檢驗和考核各級領導干部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標準。
他要求黨員干部要做清醒的領導者,改革戲必須大家唱,依靠群眾是搞好改革的基本方法。各部門、各單位都要積極改、主動改,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敢于撞擊那些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改革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步子要大、要穩。強調講穩妥決不是要大家消極坐等,上級講一句動一下,而是要有領導有步驟,凡是中央和國務院有了明文規定的事要堅決落實,凡是中央已經定了方向的事要積極探索試驗。對于那些上級還沒有定下來的事,要搞好調查研究,提出方案報上級批準,這是我們改革工作要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此外,他提出,領導方法也要適應改革形勢。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問題仍很突出。頭腦和手腳都被我們的“文件”束縛住了。因此,這方面也要大膽進行改革。
習近平同志還特別強調要正確對待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和偏差。指出,改革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群眾性的探索、創新事業,由于沒有現成的模式、缺乏經驗,出現一些問題是很自然的。對改革中出的問題,對新的不正之風,我們不必大驚小怪,而應該采取積極的、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分析。歪風要剎住,問題要解決,改革要堅持。他提出,各級干部要做好改革的保護傘。凡是努力于改革,工作中出了一些偏差或問題的,一律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縣委、縣政府一定做大家的保護傘,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為勇于改革的同志做保護傘。對于不滿、抵制甚至反對改革的上訪信件一律不要向下轉,有關部門要負責處理、答復和解釋這一類的匿名信件;對于陷害改革者、破壞改革工作的人和事件,一定要從嚴查處。
習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間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的舉措給當地干部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定老干部李志深在2008年曾提到,當地老干部們對習近平同志有三個美好的回憶,其中一個就是他積極推動改革開放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開了正定縣解放思想的先河。
我們不擔心說錯什么,只是擔心“意識貧困”;也不擔心做錯什么,只是擔心“思路貧困”。
在寧德工作時期,習近平同志提出,我們必須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并對其進行改革。我們的改革只能是積極穩妥地推進,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態度要堅決,實施要謹慎。積極和穩妥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是辯證的統一關系。總體改革的設計必須是目標方案、過渡性方案和分步實施方案相互銜接配套,不求一步到位。他特別重視解放思想在推動改革開放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樹立“不恥落后,意氣風發,放膽開拓,爭先創優”的閩東風格。他指出,我們不擔心說錯什么,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么,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他還就保護改革者提出,在抓廉政的同時,要正確區分違法亂紀與開放改革中出現的失誤。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護改革者的積極性,鼓勵干部為人民事業敢為天下先。我們既要敢于懲治,又要善于激勵,自始至終都必須把握好政策。
關于開放,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要走開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他指出,人類的歷史就是在開放中發展的。任何一個民族的發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處在開放交流之中,經常與外界保持經濟文化的吐納關系,才能得到發展,這是歷史的規律。
除了樹立開放意識和觀念外,習近平同志還具體闡述了“雙向開放”即對內、對外同步開放問題。一方面積極參與本地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市場競爭,加強外引內聯,大力引進信息、資金、技術和人才,進行優勢互補;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和交換,努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在“大膽設想”的同時,還要“小心求證”,盡可能把改革的風險和代價降到最低限度。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把改革看作是浙江的活力之源,他高度重視搶抓戰略機遇期,提出搶抓戰略機遇期要有歷史緊迫感,只有抓得早、抓得緊、抓得實、用得好,才能搶占先機,贏得優勢。他大力倡導在各項改革中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地闖,大膽地試,超越原有的體制障礙,從根本上沖破束縛發展的桎梏。他提出,要繼續發揚敢闖、敢冒、敢干的創新精神,堅決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同時,要正確處理改革與規范的關系,避免先改革后規范、先發展后整治的被動局面。要通過法律法規等形式,及時把成功的做法和經驗規范起來,在率先規范中再創體制新優勢。
對浙江的改革,他提出要深入研究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市場配置資源問題。加快勞動力、資本、產權、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市場的建設,消除城鄉、行業、部門和地區的壁壘,提高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二是加快非經濟領域的改革問題。著力推動教育、科技、衛生、體育以及其他社會事業領域的改革。三是發揮政府作用問題。把“無為而治”與“有為而治”有機結合起來,“補缺位、退越位、抓到位”,善于統籌規劃,善于宏觀調控,善于集中力量辦大事,切實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同志還多次提出要步步為營,年年有成,積小勝為大勝。強調要善作善成,處理好部署與落實的關系;要再接再厲,處理好堅持與深化的關系;要統籌兼顧,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強調我們在“大膽設想”的同時,還要“小心求證”。不搞一刀切,不求齊步走。要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糾正失誤,避免反復,減少失誤,盡可能把改革的風險和代價降到最低限度。
習近平同志堅持深化改革與對外開放相結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他指出,浙江正處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關鍵時期,必須“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他借用“地瓜理論”對此作了生動論述: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但它的塊莖始終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擴張最終為的是塊莖能長得更加粗壯碩大。同樣,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并非資源外流、企業外遷,這是在更大的范圍配置資源、在更大的空間實現更大發展的需要。
到中央工作以后,習近平同志多次論及改革開放,指出無論是處理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問題,還是處理對外開放中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放眼世界,具有寬闊的眼光。只有既從現實又從歷史兩個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包括對外工作做得更好。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全面深化改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入闡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歷史背景、現實根據、科學內涵、實現途徑,鮮明地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工程極為宏大,零打碎敲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要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他強調要防止“改革與我無關,開放離我很遠”的錯誤認識。要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蹄疾步穩務求實效。在貫徹落實上,要防止徒陳空文、等待觀望、急功近利,必須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夙夜在公的責任意識,抓實、再抓實。改革是循序漸進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向前走,確保實現改革的目標任務。要破除妨礙改革發展的那些思維定勢,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利的,對最廣大人民有利的,對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有利的,該改的就要堅定不移改,這才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
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開放的重要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中不少思想觀點都是對他以前相關論述的凝練、發展和升華,是他多年思考和實踐的結晶。我們要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前后關于改革的思想和論述,深入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同心同德、凝神聚氣,不斷把改革大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