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不少地區和部門抓嚴抓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了黨風政風的積極變化。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走偏”問題:有的下達正負面典型指標,著急忙慌于定樣板、找案例;有的絞盡腦汁搞“創新”,吹拉彈唱卻無關實際;更有甚者,開會學習竟要求統一著裝……種種“走偏”現象,表面看熱熱鬧鬧、一派繁忙,實際上無所成效、甚至離題萬里。說白了,就是形式主義的變相升級。
的確,任何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載體,任何內容都需借助一定形式來呈現。典型案例、學習心得、文件材料,這些載體和形式都可以用,但內容是根本和精髓,只抓形式不顧內容,流于表象忽略本質,那就是典型的買櫝還珠。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四風”問題。如果學習教育只重形式不接地氣,學習材料再多也不過是紙上談兵;如果把關督導只盯著開會、下基層次數,又能有多大意義?如果關起門來查擺問題,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步路”又如何打通?在這個意義上,不聯系實際,教育實踐活動就會跑偏;不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形式主義;不嚴格要求,就是典型的不負責任。
一些“走偏”現象的存在,也充分說明了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許多時候,目標并不容易實現,但手段可以變換花樣攝人眼球;內容并不容易掌握,但抓形式容易做出許多表面文章。這就是為什么一些人對形式主義樂此不疲。避免活動走偏,就要始終貫徹“三嚴三實”要求,嚴格質量把關,堅持知行合一、力求實效。需要一把手以身作則、力戒空虛,當好向群眾學習、為群眾辦事的標桿;需要督導組嚴格督導,引領黨員干部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需要發揮媒體和社會的監督作用,形成對“四風”問題的有力震懾。
“金燈也好,銀燈也好,裝上油才會發亮。”第二批活動在群眾眼皮底下開展,是真抓實干,還是熱衷作秀,人民群眾一目了然。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上務實、內容上真實,不走偏不跑虛,才能打磨好基層干部這根“針”,穿引好基層治理的“千條線”。